我國將出臺水十條治理水污染
繼“大氣十條”(《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之后,我國又一項重大污染防治計劃——《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下稱“水十條”)即將全面實施。從環境保護部了解到,這項總投資預計超過2萬億元的計劃草案已報請國務院審議。6月4日,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環保部副部長李干杰表示,環保部將抓緊制定出臺“水十條”,切實打好水污染防治的重大戰役。
抓兩頭,帶中間
環保部于去年正式啟動“水十條”編制。水十條”最早叫“水計劃”,因為要與已經出臺的“大氣十條”相對應,改為“水十條”。環保部所屬中國環境規劃院是“水十條”編制組牽頭單位和主要技術支持單位。
到今年初,“水十條”編制組已召開了多次專家研討會和編制組內部討論會,并征求了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國務院有關部門,以及環保部內各司局、派出機構和直屬單位的意見。
2月13日,環保部常務會議討論并原則通過了《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送審稿)》。今年4月、5月,編制組由環保部污防司司長趙英民帶隊,赴北京市、浙江省調研城市水體治理情況。
“全國水環境的形勢依然非常嚴峻,涉及飲水安全的水環境突發事件數量依然不少,這幾年每年都有十幾起,今年前5個月又發生5起。”6月4日環保部副部長李干杰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說。
環保部監測結果顯示,近幾年來,全國地表水,尤其是十大流域的水質不斷改善。今年十大流域好于Ⅲ類水質斷面比例是71.7%。IV、V類是19.3%,劣V類是9%,相對于2012年、2011年都有所改善。相對于2012年,好于Ⅲ類斷面比例提高了2.7個百分點,劣V類的比例下降了1.2個百分點。相對于2011年,改善的程度更大一些,好于Ⅲ類斷面比例提升了10.7個百分點,劣V類的比例下降了4.7個百分點。
“但全國水環境的形勢還是非常嚴峻的。”李干杰說,體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就整個地表水而言,受到嚴重污染的劣V類水體所占比例較高,全國約10%,有些流域甚至大大超過這個數。如海河流域劣V類的比例高達39.1%。
第二,流經城鎮的一些河段,城鄉接合部的一些溝渠塘壩污染普遍比較重,并且由于受到有機物污染,黑臭水體較多,受影響群眾多,公眾關注度高,不滿意度高。
第三,涉及飲水安全的水環境突發事件的數量依然不少。
環保部門公布的調查數據顯示,2012年,全國十大水系、62個主要湖泊分別有31%和39%的淡水水質達不到飲用水要求,嚴重影響人們的健康、生產和生活。
李干杰透露,制定“水十條”的思路主要是“抓兩頭、帶中間”:一頭是抓好飲用水水源地等水質比較好的水體水質保障,保證水質不下降、不退化;另一頭是針對已經嚴重污染的劣V類水體,尤其是影響群眾多、公眾關注度高的黑臭水體,下決心治理好,大幅減少甚至消滅掉。通過這兩頭來帶動中間一般水體的水污染防治。
總量削減
近年來,我國現代化和工業化進程不斷提速,廢水排放總量也呈現持續增長態勢。2001~2012年,我國廢水排放總量從2001年的433億噸增長到2012年的685億噸,12年間增加了252億噸,平均每年多排放了21億噸廢水,平均年復合增長率約4.3%。
我國廢水污染源主要分為工業源、農業源、城鎮生活源,以及少量的集中式污染設施排放源,其中城鎮生活源污水排放量的增加是我國廢水排放量增加的主要原因。
環保部統計數據顯示,我國城鎮污水排放量占廢水排放總量比例逐年提升,從2001年的53.2%上升到2012年的67.6%。2001~2012年,我國城鎮生活污水排放量年均增量19.4億噸,占廢水排放總量年均增量的92.2%。
在三種廢水污染源中,工業廢水特點是排放數量及污染物含量相對小,但污染物種類多、治理難度大,引起水環境發生質化污染;農村污水特點是排放數量絕對大,但截至2010年,全國范圍內農村污水處理覆蓋率不及10%,發展尚處于起步階段。
與工業廢水、農村污水相比,城鎮污水的特點是排放量及污染物含量絕對大,但污染物種類少、治理難度低、治理工藝相對成熟、城鎮污水處理覆蓋率已經達到一定水平,對水環境的影響屬量化污染。
環保部此前公布的數據顯示,我國每年化學需氧量的排放量約2400萬噸,氨氮排放量約245萬噸。排放量遠遠超過了環境容量。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院長孟偉透露:我國水環境的COD(化學需氧量)承載力為740.9萬噸,但全國第一次污染源調查發現,COD實際排放量為3028.96萬噸,超出環境容量四倍多。
環保部測算,這些總量必須要削減30%~50%,我國的水環境才會有根本性的改變。